注塑机械手取件过程中产品出现损坏的原因有哪些?
注塑机械手取件过程中产品出现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涉及机械手设置、模具、产品本身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,以下是具体分析:
机械手相关因素
抓取力度不当:如果机械手的抓取力度过大,会对产品造成挤压变形甚至破裂。特别是对于一些薄壁、易碎的注塑产品,如塑料外壳、精密电子元件外壳等,过大的抓取力很容易使其损坏。反之,抓取力度过小,产品可能会在取件过程中掉落,导致摔坏。
运动速度过快:机械手在取件时运动速度过快,会产生较大的惯性冲击力。当机械手与产品接触或在搬运过程中突然停止时,这种冲击力可能会使产品内部结构受损,或者导致产品与机械手的夹具之间产生相对滑动,从而刮伤产品表面。
定位不准确:机械手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取件效果。若定位不准确,机械手可能无法准确抓取产品,导致抓取位置偏移,使产品受力不均而损坏。或者在将产品放置到指定位置时,出现偏差,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,造成产品损坏。
夹具问题:夹具的形状、尺寸与产品不匹配,不能均匀地抱紧产品,会使产品局部受力过大而损坏。此外,夹具的磨损、老化也会影响其抓取性能,如夹具的夹紧力下降、夹爪变形等,都可能导致产品在取件过程中出现松动、滑落或损坏。
模具相关因素
脱模不良:模具的脱模机构设计不合理或出现故障,如顶针分布不均、顶出力不足等,会导致产品在模具内无法顺利脱模。机械手强行取件时,就容易使产品拉伤、变形或断裂。
模具表面问题:模具表面如果有磨损、划伤、锈蚀等问题,会使产品表面在脱模过程中受到损伤。当机械手取件时,这些已经受损的部位可能会进一步恶化,导致产品损坏。
产品自身因素
产品结构设计不合理:产品本身的结构存在薄弱环节,如壁厚不均匀、有尖锐的内角等,在机械手取件的外力作用下,这些薄弱部位容易出现开裂、断裂等损坏现象。
产品质量不稳定:注塑过程中如果出现工艺参数不稳定,导致产品的强度、韧性等性能不一致。部分产品可能因质量较差,在机械手正常的取件操作下也会发生损坏。
其他因素
环境因素:生产环境的温度、湿度等条件变化较大,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物理性能。例如,在低温环境下,塑料产品的脆性增加,机械手取件时更容易损坏。
设备故障:注塑机或其他周边设备出现故障,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成型质量或取件时机。如注塑机的开合模动作异常,导致产品在模具内的位置发生变化,机械手取件时就容易出现问题。